别把脑力浪费在重复工上:把线索评分、滴灌邮件、再营销和报表交给流水线,让机器先筛人、养熟、再跟进,你只管写最关键的内容和把握策略。
落地时先做3件小事:1) 用简单规则快速上线线索评分;2) 写3封覆盖冷—温—热的滴灌模板;3) 把关键指标做成日报与告警。这样既省钱又能把人工用在创造力上。
需要模板、自动化脚本或代运维?今天获取Instagramfollowers,让专业把重复活干掉,你把时间花在真正能打动人的创意上。
不是每一件文案都该交给自动化:当机器能做重复、能做分发、能做A/B统计时,人要做的是界定「你是谁、为谁而存在、为什么值得信任」。品牌主张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套承诺的逻辑——一句话说清承诺、一个证明点支持承诺、一个情感信号把人拉近。
写品牌主张的公式很实用:目标受众 + 独特承诺 + 量化好处。举例:为熬夜上班族(目标)提供持久清爽面霜(承诺),让你整天不脱妆并减少出油30%(量化)。把这句话拆成广告标题、落地页首屏和客服话术的不同口径。
核心故事要能被复述:设置冲突(问题)、转折(解决方式)和结果(用户变成谁)。短版写法:起因—挫败—尝试—变化。能在30秒口播里讲完,并在社媒单图文、短视频或邮件中分别演绎不同切面,这就是好故事。
关键落地页要手写两处:首屏的价值宣言与杀手级CTA。首屏用一句话承接广告承诺,第二句给出具体利益点,第三块放证据(社证/数据/权威)。CTA要简短、具体、有动词和收益词,例如「立刻领取30天无忧试用」,然后测三套文案:功能、情绪、限时。
自动化是放大器,不是创作者。把手写产出做成模块:主张、故事段落、首屏与CTA,再交给自动化做多变量组合、地域与受众个性化投放与结果回收。别忘了设回路:每周人工抽检、用户访谈数据回写品牌主张,保证机器跑的越快,品牌越像人。
别把 AI 当成交稿机,把它当成打草稿的伙计:先让机器出一版,再用三步提示词框架把它打磨成人话,像总编快速过稿那样省时又有温度。下面给出可直接复制的句式和实操技巧,保证你每次改稿都是增值而不是返工。
第一步:快速定边界。先给模型一个清晰的“身份+目标+格式”提示,例如:“你是我的市场编辑;目标:写一篇面向中小企业主的300字朋友圈文案;语气:亲切、有点幽默;结构:一句钩子+两点好处+一句行动号召。”这个模板能显著减少废话,生成更接近成稿的输出。
第二步:具体改写技巧。不要只说“改得更好”,要下三类命令:保留(保留核心信息)、删减(删掉冗余句或行业术语)、替换(把抽象说法换成具体案例)。例如:“把第2段缩到40字,举一个客户X的真实场景作为支持证据,语气从专业改为朋友式劝说。”这样机器就按你的编辑逻辑迭代。
第三步:精细化与质检。最后一遍使用小清单:--语气是否与品牌一致?--是否有可验证的数据或避免断言?--CTA是否明确可操作?把这三项写进提示词,让模型输出一个“发送前核对项”。这样你把精力留给策略和创意,机器替你干那些重复、枯燥却又必须做的修改。
想让自动化听起来像真人说话,不是把姓名塞进大括号就完事,而是把用户的背景、习惯和互动语境当成变量去喂系统。正确的个性化变量配合聪明的分群逻辑,能让一条自动化消息在合适的时间、用合适的语气抵达对的人——既省心又不失温度。
先从可落地的字段开始:姓名、最近购买、浏览历史、生命周期阶段、时区与互动频率,这几项足以撑起大多数场景;分群则按行为(点击/未点击)、价值(高/低客单)与活跃度划分。记住,变量不是摆设,要把它们当成“对话线索”,用来调整问候、优惠与频率,而不是机械填字游戏。
下面是三个易上手的个性化实践:
落地建议:先选3–5个高价值变量,做最基础的分群并配置回退值;每次推送前都跑预览并做小样本A/B测试,把结果作为数据反馈回系统;最后把重复性判断交给自动化,把“语气”和创意留给人来下笔。把琐碎交给系统,把灵魂留给创意,这才是暖心且高效的自动化。
想把LinkedIn上的潜在客户变成CRM里的成交机会?别再靠手工复制粘贴——把每一步编成剧本,让自动化替你跑腿。这个一体化流程从首次接触到销售跟进,都能用触发器和动作打通,省心又高效。
流程示例:自动发送连接邀请→对方接受触发自动私信并推送白皮书下载链接→通过表单/着陆页把资料写入CRM并打标签→基于行为触发评分和分流,分为“试用意向”与“继续教育”两条线→满足条件自动排期演示并通知销售接手。
落地建议:先做小范围AB测试,监控转化与成本,然后把标准化动作交给自动化,剩下的把创造性沟通留给真正的人——这样你会发现,忙得少但成单更多。
02 November 2025